图片
网站导航   关于我们   加入收藏   设为首页
中文 | English
行业应用
网站地图
图片 您所在的位置: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补环保短板政策密集出台 环保产业迎来好时机
2017-09-05

随着多项政策利好出台,PPP迎来快速发展期。统计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,全国已成交的PPP项目达到1357个,同比增长31.4%,投资规模达1.73万亿元,同比增长27.8%。中标PPP项目数量前10名的企业中,涉及水务的就有3家。在众多市场机会中,许国栋和同行们都分到了一杯羹。

  社会对环保的关注,也有效刺激了资本市场,沪深两市几乎每年都有“环保板块行情”。业务市场与资本市场的“双繁荣”,助力中持这样的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。

  政府对环保项目从“要省钱”到“要更好”,实力企业有了用武之地

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“三去一降一补”五大任务,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,成为补短板的重要领域。大气、水、土壤相关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相继实施,但环境质量与全面小康的要求、老百姓的期待还有相当大的差距。

  正是感受到这种压力,今年上半年,从中央到地方,补环保短板的相关政策密集出台,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升,资本界、产业界聚力搞环保的氛围正在形成,环保企业迅速发展。

  “对环境业来说,虽然最重要的推动力还是来自国家和地方政策,但与以往有太多不同。”许国栋说,过去讲环境治理,大多谈的是单一环境因素甚至单一污染物,这虽然对环境治理有意义,却难以达到综合施治。而今,政策层面对环境治理的要求已有很大转变,不仅表现在以环境质量为核心,各方要求也变得“综合”,推动环境产业需求从单一到综合,从单一的治理模式向“治理—修复—建设—创造”的模式转变。

  补齐环境短板,各级政府都越来越舍得掏钱。过去几年,经济面对下行压力,各级财政要解决的问题也很多,但环境投入却在逐年增加。“作为环境治理企业,我们很有感触。”许国栋说,中持的客户很多是中小城市,原来还担心财政收入并不宽裕的这些城市,一旦经济不景气,会不会不能履行合同如期付费?但实际上,这样的情况“发生概率非常小”。

  环保产业属于政策驱动型产业,政府态度对产业发展有着决定性影响。这一点,许国栋在与政府客户打交道的过程中,对变化感受得最明显。

  “过去跟政府谈环境基础设施建设,对方第一个问题往往是得花多少钱、能不能再省点。比如一家污水厂,你在园区规划了一排树、一座小的景观建筑,这些花心思的设计肯定首先被拿掉,因为在政府眼里,它们没用。而现在,你给政府做项目方案,对方总是要求覆盖的范围能不能更大一点、能不能做得再好一点。”许国栋坦言,这种转变,让有实力的公司有了更大的用武之地。

  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,环境治理也需要“供给侧改革”

  颇具现代感的建筑、芦苇摇曳荷花绽放的湿地公园,还有旁侧的万亩良田……如果不是有人提示,很难把此类景观和污水处理厂联系在一起。这样一座“污水处理概念厂”已不仅存在于许国栋的电脑里,今年9月将在江苏宜兴投建。

  与普通的污水处理厂不同,污水处理概念厂被提升到“城乡生态综合体”的高度,将环境治理基础设施与生态农业、景观园林等相结合,要把水、污泥、肥料、能源等资源重新标价,在环境领域做出创新样本。这正是许国栋及其团队的最新尝试。

  10多年前,中持开始布局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新兴污染物检测、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、土壤修复等业务。“有些业务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有成熟的市场,但我们知道这是国家未来的需求,所以就先撒下种子,等待合适时机让它们发芽长大。得益于这些年国家对补环境短板的高度重视,有些种子已经长到了成熟的季节。”许国栋说。

  污水处理概念厂也是中持人心里的一颗种子。在许国栋看来,环境要素分割化的管理,带来不少环境问题。“环境治理也需要‘供给侧改革’,带给客户全新理念的产品和服务,打破小格局,才有新天地,才能打造好生态,创造新的价值链。”

  许国栋预测,未来10年,随着老百姓对生态环境的期待越来越高,很多小城市的污水处理厂都将“花园化”,概念厂将从蓝图走向普及。

  许国栋认为,不仅如此,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为环保产业铺设了一个巨大的棋盘,这将给环保企业带来更多商机。记者 孙秀艳

  环境治理与生态保护加速补短板(延伸阅读)

  全面实施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,环境质量有所好转。2016年,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第一阶段实施监测的74个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4.2%,比2013年提高13.7个百分点;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比2010年提高17.9个百分点,大江大河干流水质明显改善。

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加快,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取得积极进展。目前,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均已启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。2017年底,京津冀区域、长江经济带沿线等14个省(市)要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。

  生态保护力度加大,生态安全保障水平得到提升。全国共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2740个,其中陆地自然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4.88%,高于世界平均水平。推进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,全国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.6%上升到21.63%。此外,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不断完善。

  (本报记者 寇江泽整理)

  以规划为着力点更好补短板(专家观点)

 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 骆建华

  今年以来,我国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,进一步补齐生态环境短板。以大气、水、土壤污染治理为重点,环境治理进程进一步加快。环保部今年开始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,年底前钢铁、火电、水泥、煤炭等8个行业达标排放计划实施要取得明显成效。排污许可全面推行。

  为更好补齐环境短板,未来可以考虑建立一套以环境质量达标为目标的规划,以规划为着力点,全面实现环境质量达标,初步实现美丽中国。比如,空气质量可以制定一项达标规划,以2030年全国PM2.5达到35微克/立方米为目标,分区域分时段分解任务。补齐生态环境短板需要政府、企业和社会共治。推进PPP、政府购买服务、第三方治理等方式,撬动、引导更多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。同时,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,保障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。


Copyright@2013 北京中科宇清环保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  京ICP备案:16017202号-1   后台管理